蓬勃的朝气·无限的可能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南科大教师获三项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综合新闻   |   2021-11-05   |   阅读量:303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南方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讲席教授裴国献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化学系讲席教授、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夏海平和化学系助理教授杨烽分别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1.jpg裴国献教授

 裴国献领衔完成的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裴国献第二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裴国献是我国著名的创伤骨科专家,2019年6月起担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他从医从教50多年,在创伤骨科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与重要学术影响,创造了多项国际第一、亚洲首例、国内领先的创新性成果。他除了在严重创伤性骨缺损救治修复这一骨科领域国际性难题建立救治新体系做出创新性成果,还开创了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第一人”。

2.jpg

夏海平教授

夏海平领衔完成的“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碳-金属键的形成是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核心。夏海平团队专注于碳-金属键构筑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创造性地用碳链去螯合金属,不断挑战在金属赤道平面上构筑碳-金属键数量的极限、挑战卡拜碳的键角纪录、突破Hückel规则,揭示了“芳香性突变”,证实了1958年Craig发表于nature的理论预测,建立并命名了进入国际经典教科书的“碳龙化学(Carbolong Chemistry,其中long是龙的汉语拼音)”,已有6种“碳龙试剂”进入试剂目录销售。该项目早期成果曾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3.jpg

杨烽(左一)

杨烽参与完成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催化合成”研究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单壁碳纳米管在信息、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该团队发展了一系列合成单壁碳纳米管的催化剂体系,提出了基于催化剂设计的单一手性纳米管生长策略,为困扰领域内二十年的难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供稿:科研部

编辑:朱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