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的朝气·无限的可能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光明网 | 提升基金会创新发展能力 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媒体关注   |   2023-06-28   |   阅读量:4594

 2023年6月16日,第五届“双一流”高校基金会创新发展论坛暨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交流会在重庆大学举行,南科大教育基金会受邀参会并作报告,光明网学术频道进行了报道,以下为报道全文:

提升基金会创新发展能力 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五届“双一流”高校基金会创新发展论坛在重庆大学举办

6月16日,第五届“双一流”高校基金会创新发展论坛暨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交流会在重庆大学举行。该论坛以“模式更新与范式迭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高校筹资”为主题,围绕新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拓展模式创新展开深入探讨。此次论坛由重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双一流”高校基金会代表以及重庆部分高校基金会代表齐聚一堂,碰撞观点,启迪思想。

重庆大学副校长、基金会理事长李剑指出,高校基金会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基金会通过多种途径,为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还积极助力高校开展对口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他表示,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高校基金会应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公共治理研究院院长程天权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等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提供了重要遵循。下一步,“双一流”建设高校基金会应在支撑高校战略发展过程中不断迭代与升级,不断提升融合与联动程度,从单一的筹资工具向资源的交汇枢纽和信息的汇聚节点转变。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成梁提出,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同各高校基金共同发力,找准行业发展切口,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也期待未来能与高校基金会在小额捐赠等公益项目基础上合作探索不同类型的大额筹款项目,在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发挥基金会的力量和作用。

在主题分享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总会计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长杜育红简要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以及国内外高等教育投入结构情况。他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统收统支、政府包办、单一拨款”,逐步趋向“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多元化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模式。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应在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合理变动学费收取模式的基础上引导、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友工作研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文胜提出,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最忠诚的支持者、最有力的宣传者和最热心的批评者。他建议,在互联网条件下,高校校友工作应以服务校友为核心,通过联络、宣传、服务等手段构建校友永远的精神家园。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则从公益慈善的概念延展探讨。他认为,高校基金会工作者未来应不断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转型,要做“劝募员”,同时将高校公益与社区公益、乡村公益、基层公益、县城公益、城区公益多种类型融合协同,催生更多、更大的公益平台。

在专题分享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程骄杰以上海交通大学相关捐赠项目为例,介绍了高校基金会在基础研究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常规参与模式。他认为,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之一,在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新时代,需要通过多种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高校基础研究活动。他建议,高校基金会应发挥自身价值,重点围绕高校基础研究进行筹资规划,通过主动谋划式、积极引导式与联合互动式等方式,在特定领域创造更多从0到1的创新性成果。

西湖大学校长助理、西湖基金会秘书长刘旻昊提出,向谁筹款、如何高效使用所筹资金、如何形成良好的社会反馈机制这三大关键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西湖教育基金会总体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她表示,未来将以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向“西湖家人”展示捐赠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同期举行的主题为“探索新筹资——高校可持续募捐项目的未来”的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交流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世杰认为,社会资金是国家基础研究投入的重要补充,“双一流”高校基金会利用社会资金资助科学研究,这是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渠道。《重庆高教研究》执行副主编蔡宗模从教育学术论文的选题、写作与发表这三个关键环节入手,为高校基金会从业者撰写学术论文提出建议。重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许骏表示,高校基金会作为公益慈善组织的重要一员,应探索更好地将学生人才培养与高校公益行为有机结合。该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杨维东主持。

在高校募捐项目分享环节,中山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黄瑞敏结合本校教育基金会具体做法,从筹资工作的人才力量、领头力量、群众力量、品牌力量四个维度,分享了把握筹资工作抓手,多渠道凝聚校友和社会贤达的实践经验。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余海滨以捐赠发生的三种动机为起点,结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的项目管理实践,提出高校基金会应加强筹款体系建设,探索与捐赠动机匹配的四种筹款策略。南方科技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耿珺结合本校相关探索分享,面向未来,南科大基金会将尝试打破校友群体依赖,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创新全民公益路径,更好地传播公益故事,不断提升基金会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双一流”高校基金会创新发展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发起的年度性活动,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四届。(杨维东供稿)


原文:提升基金会创新发展能力 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_光明网 (gmw.cn)

封面图片:重庆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