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 2021-03-08 | 阅读量:1921
承担家国半边天,飒爽英姿写华年。她们或是教师,或是科研工作者,抑或是行政工作者,但她们和所有南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南科追梦人。巾帼豪杰,不让须眉。在南科大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她们敢担当、真干事、能干事,展现了新时代的女性风采。
今天,让我们走近几位“南科女神”,一起来看看她们的南科故事。
房芳:精益求精创新教学方法
房芳正在为学生做奥赛培训
房芳,理学院化学系高级实验师,化学系第一党支部书记,2020年在教师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几年来,房芳和同事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精益求精不断摸索、尝试、验证、完善。2020年,房芳作为主编之一的教材《有机化学实验》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以化学奥赛为桥梁,在大学与中学教育有效衔接上,房芳也一直在探索。南方科技大学曾在2018年承办第50届国际化学奥赛的前站比赛,参赛的四位同学全部获得国际金牌,并取得理论、实验、总分均为第一的历史最好成绩。房芳正是此次培训的主讲教师之一。
张进:党员的责任感深深植入心底
张进指导学生
张进,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组织委员。
南科大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来到学校后,张进明显感觉到了各方面的成长,从身边的领导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比如怎么做独立PI,怎么带团队和学生等等。跟学生在一起,她感觉心态很年轻。党员的责任感深深植入张进心底,不经意展现在一件件小事中,比如对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言传身教,对前沿科技和“卡脖子”技术的关注等等。此外,她还积极在疫情和校庆期间参与各种志愿服务。
曹惠玲:伴随学校一起快速成长
2017年曹惠玲(右)参加本科生毕业典礼
曹惠玲,医学院副教授。
曹惠玲认为学习是她在南科大成长和发展的法宝,她从一名讲师晋升为研究副教授,并于2020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此后通过学术委员会的评定,转为教研序列副教授,开创了她个人学术生涯的新篇章。而且,在学校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曹惠玲也学到了很多“实用”知识,比如设备采购的把关,以及如何对实验室进行规划和建设等。
万峻:在适应生活新变化中成长
万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研究教授。
2020年刚到南科大时,万峻通过一次党支部学习活动,迅速拉近了和同事之间的距离。进入南科大后,新工作带给万峻最大的变化就是每天都要做非常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事项优先度。她也开始把这个习惯用在孩子的教育上,感觉效率提高了不少。万峻在南科大的新生活刚刚起航,她认为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事项和对团队帮助的最大回报。
陈琨:参与建设南科大是一件幸福的事
陈琨,商学院金融系党支部书记。
陈琨见证并亲身参与了南科大的快速发展。“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非常感动,也非常有成就感。”南科大工作的经历让她更加自信,对课题组的管理和对外的交流上都更加自如。金融系党支部成立之初只有三四名党员,经过不断发展壮大,到现在已经有三十三名党员,并成立了两个党小组。他们经常组织读书会、支部共建等活动。在支部建设过程中,陈琨倡导把“党员先锋岗”牌子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主动接受大家的监督。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支部还买了一批区块链、数字货币等专业书籍,有效地把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结合在一起。
夏榕:力所能及做好每一项工作
夏榕,创新创业学院职员。
来南科大之前,夏榕在深圳一家上市科技公司做研发工作。初到南科大,面对千头万绪的学院行政工作,她本着多问、多学、多思考、少抱怨的原则,尽快上手全新工作,逐渐从“三思而行”的研发思维转变到“短平快”的行政作风。新冠疫情爆发时,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夏榕第一时间投入日常值班、信息申报、数据统计等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中,力所能及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夏榕现在主要负责学院宣传、会议及部分人事事务。2020年,夏榕凭借扎实的工作获得了优秀宣传信息员的荣誉称号,所在单位也获得了“先进宣传单位”的称号。
王莉莉:党员教师责任重大
王莉莉,社会科学中心暨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
王莉莉开了一门课叫做World Regional Geography (《世界区域地理》),主要讲世界各大区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景观。有一次课堂讲的是东亚,同学们对国家“一寸国土都不能少”的坚定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同学们真挚的爱国情感,以及身为一名党员教师的责任。她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收集学生们的上课反馈,并根据他们的反馈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教学方面愈发得心应手。
唐瑜:开拓南科大特色的研究生教育
唐瑜,研究生院院长助理、党支部书记。
唐瑜加入南科大时正值研究生院成立之初,学校研究生教育尚在起步阶段,研究生院各业务板块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之中,她时刻牢记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以较高标准及时对工作进行检视和总结、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她和同事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逐渐开拓出了一条具有南科大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创新之路。“使命感和荣誉感驱动着我在工作中不断奋进、勇敢前行,这种无形的力量是我奋斗的不竭动力。”唐瑜说。
李杏林:为身处一支能做事能攻坚的团队感到骄傲
李杏林,科研部副部长。
到南科大之前,李杏林已在高校工作近20年。作为一名有18年党龄的老党员,到岗之后她主动承担起各种科研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院系科研秘书的业务培训以及科研项目的申报动员和指导会议等新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上。在她从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这十几年时间里,每年的妇女节期间都是她们挑灯夜战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的攻坚阶段。从2016年她加入南科大到现在,学校基金申报量已增长近5倍。“南科大拥有一个业务能力和集体凝聚力都非常强、积极向上的科研管理团队。”她为自己能身处这样一支能做事能攻坚的团队里感到骄傲。
许嘉桐:坚决投身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
许嘉桐,学生工作部就业指导中心老师。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许嘉桐积极参与上级安排的派驻工作,到街道、园区、企业一线进行“一对一”驻点服务,指导服务社区、小区疫情防控,助力园区、企业复工复产。派驻期间,她完成辖区企业100%全覆盖走访,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协助打通融资通道,并尽全力将惠企政策宣传到位。“能够参与到防疫与复工复产第一线,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许嘉桐说。
彭凤琴:不变的是对南科大的初心
彭凤琴,教学工作部职员。
彭凤琴加入南科大时,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她与同事齐心协力,充分利用所学专业和积累的工作经验,结合南科大的实际情况,迅速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有变化也有不变。不变的是对南科大的初心,秉承南科大的创校精神,与南科大一起成长发展。我时刻牢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工作。” 彭凤琴说。
官皓: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不平凡的事
官皓,人力资源(组织统战部)职员。
在南科大温暖的大家庭里,官皓与一群怀揣着教育梦想又极具开拓与奉献精神的人一起工作学习,在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锻炼,逐渐成长也受益良多。从事行政服务工作,会遇到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她意识到,党员必须在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等方面努力成为表率。因此,她在工作中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并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不平凡的事。
王佩东:所有挑战都将化为支持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
王佩东,南科大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2019年11月,王佩东从西安来到了深圳这个充满传奇和梦想的城市,筹建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她希望能够努力办一所有别于传统名校的未来学校、一所学术性研究型的世界一流高中。在南科大的支持帮助下,王佩东快速组建起了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精英教师和管理团队。2020年秋季南科大附中正式开学。“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我们带着一个世纪积累的思索和财富勇敢继续前行。我们要努力匡正和涵养每个学生的个体生命,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栋梁之材,更要努力思索教育者肩负的时代使命,作为党员,我们责无旁贷。”王佩东说,“在挑战扑面而来的时候,我常常与老师们说,任何事情,不做则已,要做就要竭尽全力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刘坛坛:热爱促成长,守初心担使命
刘坛坛,南科大附属幼儿园教学副园长。
2017年9月至今,刘坛坛担任教学副园长期间,参与见证了新园迁址试运营、正式开园等重要节点。她还兼负幼儿园督学工作,承担幼儿园每月上级督导下园的检查、文字汇报,并同时做好教育教学配套服务、园区管理及工会、党、团建等工作。经过南科大党组织的培养和考察,2016年,刘坛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凭借优秀的成绩,她先后获得“南山区优秀班主任”“南山区教育局第二十三联防小组先进个人”“南山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孙彦: 白衣执甲诠释责任和担当
孙彦,南科大医院检验科主任。
2020年疫情爆发后,南科大医院被定为南山区发热病人定点收治单位,孙彦所在的检验科PCR实验室需要承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孙彦和同事们迎难而上,快速高质量完成了实验室前期准备工作,并在当时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冒着风险进入实验室进行核酸样本检测,有半年时间她常常24小时驻扎科室值班室以应对防控检测紧急情况。危机时刻,她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也正是这种责任激励她和同事们超负荷完成了各项防控检测任务。
黄婷: 白衣战士最坚定的守护者
黄婷,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防保科科长、主任医师。
2020年疫情爆发后,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感防保科科长黄婷带领她的团队,一直默默守护着该院1800多名医护人员的健康。她一直奋战在防止院内感染这条“隐形”的抗疫战线上,带领全科室人员,做好每一个环节,把好每一道关口。对于医院接诊通道、流程、线路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规划,确保就诊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全院的防护物资,进行统筹安排,保障每个院内人员的“健康防线”。“肩负着全院人的安危,绝不能有须臾的疏忽。”战疫期间,黄婷没有休息过一天。在疫情最高峰期间,也是防控最高压时,黄婷和同事们每天工作到深夜一两点。黄婷还将医院感染防护的经验形成教案,为深圳援鄂医疗队进行预防感染培训,为医疗队员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图片:受访人提供
编辑:苗雪宁